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

母嬰同眠與母乳哺育 I



睡眠與夜奶,一直是許多媽媽的困擾。迫不急待想跟大家分享這一篇(好多好多事都迫不急待想跟大家分享,偏偏我書又讀得慢,一個人在國外帶兩個小孩還要煮三餐,我想大家會體諒我吧?),了解之後,我相信許多媽媽對寶寶同眠與夜奶會更加心甘情願。

就生物學來講,寶寶出生後至少頭一年中,跟媽媽一起睡與夜奶是必要的。長久以來,考慮新生兒的問題,母嬰是一體的,不可分的。寶寶出生之後,是子宮內到子宮外,母子關係的延續。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,透過羊水,聽著媽媽的聲音,聞媽媽的氣味,跟媽媽一起動,感覺媽媽的血管跳動與呼吸,出生後,母嬰一直在一起,延續這樣的熟悉感,而臍帶與羊水的功能就改由母奶來替代。

要談到母嬰的關係,就必須從演化的觀點來看。西方工業化國家在這個世紀以來卻捨棄演化觀點,也捨棄傳統文化母嬰關係的密切,將新生兒問題單獨討論,以至於越走越偏,把母嬰越推越遠,甚至公共政策還提出親子同睡是危險的,而不去細究之中的原因(床墊太軟?母親抽菸?)。以至於這世紀以來,配方奶與母嬰分離,反而製造出更多的危險與問題。(相對於西方文明世界,一些所謂的落後地方,維持母乳哺育與母嬰同睡,反而沒有睡眠呼吸中止這些問題。)就自然演化來說,母嬰是一體的,雙方在生理上、心理上,互相影響著。母乳哺育應該是由嬰兒來主導的(寶寶餓了,有需要就喝,而不是照表操課),母嬰一直在一起,延續子宮內的連結才是最成功對寶寶最好的照護。

寶寶出生時,腦容量只有成人的1/4,無法自己移動,除了哭以外,無法讓照顧者知道他要甚麼。如此不成熟,是需要照顧者全心的照顧。就演化方面來說,人類因為要進化成雙腳站立,空出雙手來使用工具,骨盆腔越變越窄小,腦容量越變越大。所有其他胎生動物寶寶的頭都比骨盆腔出口小,獨獨人類的寶寶頭比媽媽骨盆腔大,所以對人類來說,生產是危險與困難的。也因為如此,寶寶要在頭還沒大到生不出來前就出生,所以即便和人類的近親猩猩比起來,人類出生時不成熟許多,可以說所有的人類寶寶跟猩猩寶寶比起來都算早產兒。所以母嬰更加不能分離,寶寶許多功能的建立,器官的發育,都還要靠媽媽呢!

跟其他哺乳動物比起來,母奶中的脂肪與蛋白質比例較低,含的卡路里(熱量)也較低,所以寶寶必須賴著媽媽,頻繁的喝奶。但是因為腦容量出生時只有成人的1/4,頭兩年要長到80%,所以乳糖(腦部發育必須的成分)占很高的比例。而嬰兒一與母親分離就會哭,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轉,因為沒有媽媽等於沒有奶等於活不下去。以獅子為例,獅子的奶脂肪與蛋白質含量高,熱量也高,獅子媽媽可以外出獵食12小時之後再回來餵獅子寶寶,媽媽離開時寶寶也不會哭(而且媽媽要離開那麼久,哭會招來敵人)。所以有一派說法說是寶寶哭不要理,可以訓練他獨立,餵食要按時間,這些就生物演化觀點來說都是不對的。(原來這些怪怪理論都是來自所謂的西方文明世界,真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,文明不只有好處,壞處也不少呢!到頭來人類還是自己害自己啊!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