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

母職的探討

一切,都是從為了好好餵母奶開始~~~~


當了將近三年的全職媽媽,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心中衝撞。對於"母職"有更深的體認與想法,對於在台灣,媽媽們從懷孕開始受到的對待,總覺得是不近人情的,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然而,許多媽媽們都要"生過"之後,才有這種感覺。在生育率下降的今天,很多媽媽只生一胎,所以”生過了”也就算了!

昨天,看了嘉苓老師送給我居家生產的一篇論文,又驗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。母親生我,也是居家分娩,因為當時住在霧社山上,交通不便,我是讓產婆接生出來的。原來,居家分娩,其實離我們也還不遠啊!曾幾何時,到醫院生產,成了唯一的選項。讓醫生產檢成了懷孕過程中的必須。產檢項目花招百出,給媽媽們一個我好好產檢,就會有一個健康寶寶出生的錯誤印象。「生得過,雞酒香。生不過,四塊板」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嗎?其實,生產的風險與種種的不確定性,並沒有改變過啊!建構在父權主義下的西方婦產科學,跟孕產婦們是那麼的格格不入。只是,我們都處於其中,賴以生存,似乎變得無力去抵抗。

於是乎,媽媽們〈尤其是母奶媽媽們〉,總覺得孤立無援。遇到問題去找醫生,卻始終得不到支持與答案。若不是自己也當了母親,若不是自己也餵母奶,永遠不知道自己所受的婦產科教育,對於母職的建立,一點幫助也沒有。醫生跟孕產婦,處於權威控制與順從的不平等地位。這種制度下,雙方角色是處於對立而不是合作的狀態。醫生們只管把寶寶生下來,如何成為一個母親?媽媽們該自己去從別處尋求答案。進了醫院,總覺得任人擺佈,毫無自尊。

之前,有兩位女性立法委員,向婦產科醫學會提出抗議,說是醫院推母嬰親善,要24小時母嬰同室,產檯即吸,都不近人情。我不曉得跟這個有沒有關係,使得婦產科醫學會將不再積極參與母嬰親善?可是,我總覺得這樣的抗議很可笑。母嬰本該一體,種種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媽媽們哺乳之路更順利,產後的勞累,該有更多的支援與幫忙,而不是用這個理由,將母嬰分開,讓媽媽”休息”。

最近的新聞又說台灣的生育率,已成亞洲最低了。如果大家能正視”母職”,也是個正當可敬的職業,給予媽媽們更多的支援,給媽媽寶寶們可親善意的環境,情況,會不會好一些?



後記:周末帶孩子們去淡水玩,在捷運站看到台北捷運有明亮舒適的哺乳室的大海報,很欣慰。雖是為了花博,希望它是常設,而不會隨著花博落幕而落幕。跟在電視上看到國民健康局推廣母乳的廣告一樣,令人興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