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

產後憂鬱

答應Sammi要寫一篇關於產後憂鬱的討論,好像粉久了捏!


先說明一下,目前產後憂鬱與哺乳的關係,有如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,無法釐清何者為因何者為果。有人認為哺乳不順會加重產後憂鬱的情形,有人認為是因為產後憂鬱導致哺乳不順。不過,可以確定的是,產後餵母奶的媽媽較不會有產後憂鬱的情形,而全母奶的媽媽又比混餵的媽媽來的好。即便是有一些產後憂鬱的症狀,也比較輕微。產後憂鬱,除了會影響哺乳意願,縮短哺乳時間之外,對媽媽與寶寶的依附關係,以及寶寶日後心理發育的影響很大。要及早發現,盡早治療。


先介紹一些名詞
postpartum blues 是一些產後憂鬱的症狀,還沒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,發生率由15%至85%不等,通常在產後10天內發生,尖峰時間為產後第五天,常見症狀有情緒不穩、有時會過度興奮、易怒、容易哭、疲勞、時序混亂。產前憂鬱、以前有與懷孕無關的憂鬱症狀、有經前症候群,都是危險因子。而有postpartum blues也是PPD的危險因子。



postpartum depression(PPD) 產後憂鬱,定義為憂鬱症的一種,在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內發生,症狀必須持續超過兩周。症狀包括:睡眠混亂、食慾不振、沒精神、覺得自己很沒用或罪惡感、無法專心、可能有自殺的念頭。產後憂鬱診斷的難題在於一些症狀在產後可能是正常的現象。如睡眠混亂、食慾不振、容易累。
要篩檢產後憂鬱與否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產後兩周至六個月間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http://baby.popart.hk/qpc/QPC.php


另一種是貝氏評量表



postpartum psychosis產後精神病,發生率為1/500,在產後2至4周發生,是精神科急症,需住院治療。




PPD在不同國家的盛行率,差異很大,從0.6%至60%不等。文化影響很大。就心理社會層面來看,危險因子包括:懷孕時有重度憂鬱、懷孕時有焦慮症、以前有重度憂鬱症、以前有經前症候群、懷孕時生活壓力大、社會支持不夠、婚姻狀況不好、低收入、新移民、媽媽年紀太輕。


PPD與媽媽對產後荷爾蒙波動的敏感度有關。就生物學來說,因為產後一些荷爾蒙的變化,影響了神經傳導物質,而造成情緒的變化。而這變化也會影響睡眠型態。目前還在研究睡眠混亂對PPD的影響有多大。(讀到這一段,回想之前討論的媽媽與寶寶同床而眠,媽媽和寶寶睡眠會同步,媽媽跟寶寶的睡眠品質都會比較好。而哺餵母奶時,泌乳激素的釋放同時對媽媽有情緒穩定的作用。無怪乎各國文化不同,發生率差別那麼大!我想哺餵母奶,母嬰同眠才是王道啊!)


媽媽們如果有產後憂鬱症狀時通常都忌諱就醫,一方面是認為當媽媽應該是件美好充滿喜樂的事,一方面又懷疑自己這樣能否勝任母親的角色。所以就要靠產科醫師在產後檢查時,或是小兒科醫師在健兒門診時,多注意囉!有些媽媽一直帶寶寶看小兒科門診,其實是自己憂鬱的一種表現。


對寶寶來說,媽媽如果放著產後憂鬱不治療,寶寶的發育會受影響的。短期來說包括寶寶容易哭、容易腸絞痛、體溫不穩定、睡眠問題。日後寶寶長大在認知功能、情緒控制、行為抑制上也會有問題。甚至到青少年期的精神問題都受影響。 這錯綜複雜的關係,影響之深遠,更提醒著我們要正視產後憂鬱的問題。

治療方面可分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兩方面。這篇論文特別提到,如果媽媽需要住院治療,要讓寶寶一起住院。母嬰是一體的,寶寶待在媽媽身邊,持續哺餵母乳,對媽媽的病情有很大的幫忙。因為哺餵母乳的關係,媽媽通常以心理治療為優先。可是如果心理治療效果不好時,還是得靠藥物治療。這些精神科用藥,對寶寶的影響都還在研究中。治療要考量藥物對媽媽病情的幫助與對寶寶的影響,實在很為難。可是目前的證據再在都顯示全母奶哺育對寶寶的發育幫忙很大,所以作者不建議媽媽在治療期間放棄哺餵母奶。如果藥物毒性較大,可以考慮把藥物濃度最高時的母奶擠掉,或是搭配部分配方奶。



參考資料 Postpartum depression,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& Gynecology, April 2009,ˇ357-364


延伸閱讀


http://www.tafm.org.tw/Data/011/594/240402.pd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