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

婦產科醫師?媽媽!

剛生阿翔,還在坐月子,得知生產改革聯盟在辦徵文比賽,就寫了這一篇



今年3月,迎接第二個寶寶,決定先專心當兩個孩子的媽,而婦產科醫師的角色,就先讓它退場一下,待小孩大些再說吧!這樣的決定,不免引發許多人覺得我頭殼壞去,或是辜負國家栽培一類的話語。我只是想好好當媽媽,不要忍受早上出門上班,孩子抱著大腿,哭著說媽媽不要去上班的痛苦。我也想享受小孩抱起來就餵奶的方便,而不用半夜爬起來擠奶,準備孩子隔天的「便當」。〈因為當初老大不喝解凍的奶,也會嫌棄冷藏太久的奶,所以上班時給他準備的奶都是不超過兩天的〉


當了4年的婦產科醫師之後才當媽媽,從學術理論,到行醫,到自身的經驗,很多觀念在我自己當媽媽之後,有了很大的轉變。很多原本習以為常的事,在當媽媽之後,開始覺得似乎不應該是這樣。我始終覺得,教科書上很多觀點,都是從男性的思維來看女生,而婦產科醫生,也大多是男生,期許更多的女性投入婦產科之後,能帶來一些改變。

從懷孕開始,就決定要自然生產。當初還跟幫我接生學長討論是否該剪開會陰?因為就臨床上來看,通常第一胎不剪的,真的會裂得很不規則,我就跟學長說還是剪好了。後來自己接生的經驗比較多了之後,發現其實只要醫生願意等,而產婦也有耐心配合的話,即便是第一胎,也可以不剪的呢!而自然的裂開,會成M字形,很巧妙的避開了肛門括約肌,產婦在產後,解便會比較順利。解便完,怎樣都擦不乾淨的不方便,很多媽媽應該都經歷過,那是肛門括約肌順著會陰傷口裂開的緣故。而這樣的不方便,很多媽媽大概也不好意思跟醫師提起。生產這件事,醫療介入太多,也變得越來越不自然。或許是媽媽們太依賴醫療,也或許是醫生們因醫療糾紛多要自保,演變的結果。媽媽們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一些,多聽聽自己的聲音。母性的直覺,是存在的。人體的奧秘,很多都還不被了解。越研究醫學,就越覺得人體真是部巧妙的機器。舉例來說,光是陣痛是如何引發的,都還不被完全了解呢!

生第一胎時遇上SARS,醫院規定不能產台即吸,不能母嬰同室,對原本就決定餵母奶的我來說,是產後的第一個打擊。還好之後餵母奶除了第一次擠奶擠不出來,抱著吸奶器哭之外,並沒有遇到太大困難,當然在產前,我就熟讀藍皮書跟母奶最好兩本書囉!而網路上的寶貝花園,更是我吸取他人經驗的地方。老實說,醫學教育從學校到住院醫師的訓練,母奶這一環幾乎是等於零。所以自己餵母奶之後,才發現很對不起那些以前因為乳腺發炎,半夜發燒來掛急診的媽媽們,如果是現在,我可以處理得更好!行醫這幾年,真的覺得即便是婦產科醫生,也不見得懂餵母奶這件事,而且婦產科醫師的一句話,有可能是媽媽持續餵母奶的助力,也可能是媽媽決定不餵母奶的最後那根稻草。而這幾年,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,社會對餵母奶這件事,不管是觀念或環境都慢慢在改善,但是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努力。

除了不當醫生當全職媽媽被人當稀有動物之外,餵了快四年的母奶和孕期哺乳,就是另一個會讓聽到的人瞪大眼睛的事了!很高興平安度過孕期哺乳,以自身經驗驗證了懷孕也能繼續哺乳!現在常一大一小一起喝ㄋㄟㄋㄟ,真不知這是辛苦還是幸福。那天妹妹去買哺乳衣,店員問她寶寶多大,她說快兩歲了,店員說:「哇!餵這麼久!」妹妹說:「這不算什麼,我們家還有一個喝到兩次初乳的四歲寶寶呢!」

當媽媽的經驗,餵母奶的經驗,希望對日後的行醫是一種助力。期許自己日後回到職場,能給媽媽們更人性化的生產,也能幫助更多想餵母奶的媽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